“妈妈,我们学校的午饭真好吃!” “爸爸,我现在不挑食了,因为学校的营养餐非常好吃。”这是湟源县大化镇中心学校七年级学生王振中,12月20日下午放学回家后对父母说的第一句话。 “看到孩子开心,我们也开心,出去打工更安心……”王振中的妈妈说。
自2012年春季学期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,我省按照“政府主导、试点先行、适应当地实际”的原则,共安排专项资金19.43亿元。 40个试点县、2个省级试点县的865所试点学校,覆盖学生37.02万人,实现全覆盖6年来,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不仅吃饱了,而且吃得好,健康状况明显改善,身体素质明显提高。
吃得营养,吃得健康
叮叮叮……中午12点10分,下课铃声准时响起,湟源县大化镇中心学校1至9年级的学生陆续来到餐厅,排队取餐。 。
“今天什么菜?土豆红烧牛肉。”这是九年级学生赵长发最喜欢的菜。他和同学们有秩序地排成两行,做饭的阿姨给每个同学的饭盘里盛了一勺菜、一勺米饭。
每天早上,赵某都去食堂吃早餐,一个鸡蛋、一个卷、一碗牛奶,营养又美味。午餐除了牛肉和土豆之外,还有各种炒菜,但白菜、土豆、萝卜、粉条、羊肉的炖菜也是他的最爱。
“吃完后可以多加些蔬菜,米饭和馒头就饱了。”后勤总监张正才说,孩子们不仅能吃饱,而且吃得越来越好。
“牛肉炒茄子、白菜粉丝炒肉、白菜粉丝炒肉、羊肉炖肉”……大化镇中心学校食堂门口,贴着一张“饭菜谱” ’从周一到周五发布,食谱每周都会改变。 ”校长张秉柱介绍。
走进大化镇中心学校,食堂的加工间、操作间、备餐间干净整洁,有洗菜池、洗碗池、洗手池。 “我从一年级开始就在学校吃营养餐,营养餐很好吃,比家里做的还要好吃!”七年级学生王振中高兴地说。
“没住校的时候,我不爱吃早餐,不到中午肚子就咕咕叫,没有力气听课。现在住校了,早餐有营养了,午餐和晚餐,学习的时候感觉更有活力了!”赵胜发分享了他吃的各种营养餐。当被问及他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?赵胜发说:“我最喜欢吃牛肉面……”“我们都喜欢吃校餐……”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大声说道。
从源头确保舌尖安全
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之初,我省及时成立了以省领导为组长,由教育、财政、卫生、食品、医药等17个部门组成的营养改善领导小组。
同时,各市、州、县还成立了领导小组,协调相关部门形成联动机制,树立“一盘棋”的思想,加强协调、共同管理、共同推进,形成了顶层设计。 ——向下、多点联动、职责分工。机制为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。一系列文件出台,明确县级政府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。
各试点县实行大宗食材“四统一”(统一招标、统一采购、统一运输、统一配送)政府采购,从源头和过程加强食品安全监管,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安全、规范。跑步。
在食堂建设方面,我省按照统筹规划、捆绑建设、分步实施、科学管理的原则,结合规范化学校,制定了《青海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建设专项规划》加强学校食堂新建、改建、扩建和维修改造力度。同时,加大对学校食堂的投入,各地寄宿学校通过招标方式配备了天然气、不锈钢炉灶、食堂餐具消毒柜、食品样品柜、冰柜等设施。
各地积极申请县级配套资金,改善食堂送餐条件,有力推动了送餐模式转型。例如,乐豆区通过争取项目、自筹资金,投资217万元改造扩建学校食堂。重建后,大部分学生食堂功能齐全,供餐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。祁连县积极筹集资金,配备食堂设备价值130万余元。还协调爱心企业筹集85万元,购买10辆皮卡,为学校食堂运送食材节省成本,有效保障了学校的食品安全和后勤工作的正常开展。 。大同回族土族自治县加大食堂硬件设施投入。近年来,累计争取资金1.13亿元,结合教育工程加快学生食堂建设。积极推进“阳光厨房”建设,在食堂重点区域安装摄像头,在显着位置安装显示屏。 20所中心学校通过专网与县食药监局实施联网监控。
“营养改善计划是党中央、国务院关心贫困地区学生健康成长、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的一项重大惠民政策。我省历来重视学生‘吃好’把“吃得营养”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,通过强化食品安全责任、加强食堂建设、完善食堂管理制度、创新菜谱、注重营养搭配等方面,以“ “逐步实现学校食堂就餐,辅以其他喂养方式,最终实现所有食堂就餐”,积极稳妥科学实施营养改善计划,持续让农村中小学生通过提供优质美味的一日三餐,才能真正为每一个农村孩子提供‘营养餐’。”杨发宇说。
“营养餐不仅仅是一顿饭,更是一项民生工程、民心工程。”
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,效果如何?学生营养改善情况如何?
“2012年以来,我省在营养改善计划下启动学生体质专项监测项目,委托省卫健委在海东市乐都区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三个国家开展调查、海南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。重点监测区域已监测五年。监测数据显示,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,营养改善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。”杨发宇高兴地说。
2017年,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各年龄段男女生平均身高较2012年分别增加1.85厘米和0.78厘米,平均体重分别增加1.21公斤和0.36公斤,均高于平均水平。全国农村学生增长率。其中,13-14岁儿童的平均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明显。该年龄段自2012年进入小学一年级以来,也受益于“学生营养改善计划”,监测学生生长迟缓率明显下降,从2012年的6.37%下降到2.07%,贫血率也下降从2012年的7.93%上升到5.35%。这说明《营养改善计划》的长期实施,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们的健康状况。全省贫困农村地区儿童营养不良状况有所减轻。学生不仅要吃得饱,还要吃得好。
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,这是道德工程,也是惠民工程,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,看到这些农村孩子高高兴兴地吃着营养餐,孩子们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了很多。”我的脸色变得更红润了,身体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改善,上课更加专注,学习更加有活力,学习和参与的热情也提高了。在课外活动中也改善了。”农村学生营养项目校长张秉柱兴奋地说。
“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42个县(市、区、执委)每年可以为贫困家庭每名儿童减轻800元负担,也让家长们从灶台上解放出来,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生活。农业生产和劳动创收对促进精准扶贫发挥了积极作用。”杨发宇说。
营养餐不仅仅是一顿饭,更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。营养改善计划在我省最贫困地区实施。这些地区基础设施落后、自然条件恶劣、经济不发达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强烈。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,群众特别是贫困家庭群众是最大的受益者。
“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现在确实有,营养丰富的午餐真好!我有三个孙子上小学了,现在儿子儿媳都可以安心出去打工了减轻了家庭的负担,感谢党和政府的厚爱!”学生马小虎的爷爷兴奋地说。
这个惠及千家万户的群众性工程就像春风化雨一样,吹进了贫困山村的每一个角落,让偏远山村有了更多的希望和梦想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hmsyzn.com/html/tiyuwenda/7207.html